吃香蕉也有可能因輻射招致死亡威脅?
經歷福島核事故後,核能議題在全世界掀起巨浪般的關注,「非核家園」的口號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許是福島核災後宛若末日的場景太過駭人,核能與輻射污染直接被多數人畫上等號,大眾對核能與輻射的恐懼,亦因網路、媒體,乃至政治人物的渲染而甚囂塵上,人們對輻射莫不聞之色變。
但你知道嗎?我們每日每夜都有可能在吸收輻射,例如看電視和乘搭飛機,就連吃根香蕉,都會攝取到輻射呢!
你真的了解輻射嗎?
恐懼源於未知,在我們抗拒輻射前,不如先認識一下什麼是輻射。輻射是一種傳遞能量的形式,主要為粒子和電磁波,乃不穩定的原子核改變結構所釋出的能量。
然而,不是所有輻射都對我們有害。一般而言,我們比較需要擔心的是電離輻射(ionising radiation),如X光、伽瑪射線、α粒子及β粒子等。由於上述輻射的能量較高,足以破壞生物的組織和基因,因此我們應盡量避免接觸。如果身體吸收了過量的高能量電離輻射,器官組織將會產生異變,甚至壞死,造成致命傷害。
至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輻射,如:通訊設備的無線電波、微波爐、吹風機及可見光等,都屬較低能量的非電離輻射,並不會對人體構成威脅。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會產生輻射,因為人體所散發的紅外線就是其中一種輻射喔!
輻射的劑量與限值
福島核災後,很多人不免對標示著「日本直送」的蔬菜水果存有疑慮,懷疑這些日本食品是否來自核災區,或是遭到輻射污染。然而,該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因為很多物品都帶有輻射,但輻射的種類和劑量,才是疑問的重點/中心。
那麼「輻射劑量」應如何理解? 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劑量」,多出現於醫生開的處方箋上,主要是以重量為單位;對輻射而言,「吸收劑量(absorbed dose)」才是關鍵 ─ 吸收劑量為每單位質量物質經電離輻射照射後所吸取的能量。科學家更依照各種輻射對個別人體組織或器官及整體帶來的傷害程度,定義了「等價劑量(equivalent dose)」和「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單位:希伏(Sv))等名詞。
所以,到底吸收多少輻射才會影響人體?1995年,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Gary Mansfield 便以「香蕉等效劑量(banana equivalent dose, BED)」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數據作為比喻:根據計算,一根平均尺寸的香蕉約有0.5克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鉀40,當中約含有15.5貝可(Bq)的放射性活度,較一般蔬果高三成至五倍不等。若一個成年人吃下一根香蕉並蓄積體內超過50年,相當於吸收了0.1微希伏,並增加約二億分之一的罹癌機率。換言之,吸收多於三千萬根香蕉的等效劑量,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威脅。由此可見,按照日常攝取的份量,香蕉只帶有極少劑量的輻射,所以因噎廢食並非明智之舉!
需要擔心輻射污染嗎?
輻射本身是中性的物質,長久以來被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上,現代人的食、衣、住、行幾乎都脫離不了輻射。透過認識輻射,我們應破除迷思,並減少不必要的憂慮,須知道過度擔心才是健康殺手呢!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