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
香港工程師學會再度舉辦專家答問會 講解持續水浸成因及應對方法

 

(香港,2023年9月12日) 香港上星期末經歷暴雨,錄得破紀錄雨量,導致多處地區及道路嚴重水浸,山泥傾瀉,雨水倒灌,市民被困,交通癱瘓。暴雨過去,近日天氣仍持續不穩,部分地區雨勢特別大,如西貢區在昨早一小時內便錄得逾100毫米雨量,並水浸再現。

 

因應極端天氣,香港工程師學會 (下稱「學會」) 今日再度舉行「應對極端天氣善後工作建議」專家答問會,五位來自不同專業範疇的工程師,進一步講解持續水浸及山泥傾瀉等災害的原因,以及市民及社會在應對同類型極端天氣時可採取的措施及工程方法,並藉此再次重申韌性基建設計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類似的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和強度,預期將不斷上升,為更好應對未來的天災,我們建議政府作出多方面措施。

 

首先,為讓市民能及早作應變準備,學會建議政府在極端天氣來臨前儘早通知市民暴雨將會發生。暴雨期間,政府應安排不同人員,在安全情況下監察水浸黑點、路面、河道及渠道等最新情況,並採取所有可行方法,減低水浸風險,並盡快向市民更新最新的天氣及相關資訊等,供市民參考及作出應對。

 

至於未來改善措施,答問會中,專家工程師重申工程設計須平衡成本和實用性。在考慮地理環境及成本效益下,發展基建時需加強「韌性」,例如在硬件上,設計道路和橋樑等基建時,須顧及其抵禦天災的能力。

 

而連日的水浸亦反映出政府須改善本港的疏水排洪能力,我們再次呼籲當局根據雨水疏導及排放系統的能力、水浸紀錄、水浸投訴數字及防洪標準,識別出全港的水浸黑點,以針對性地規劃更多雨水疏導及排放設施和蓄洪池等的改善工程,令其承受力能達至可抵禦超過200年一遇的暴雨。

 

答問會中,各專家認為政府應善用不同宣傳渠道,加強市民對極端天氣的認識及面對災害時的應對,同時亦呼籲市民當面臨暴雨時,應密切關注氣象預報,了解天氣狀況,並遠離容易積水或易受洪水影響的區域,如低窪地帶、河道附近、危險斜坡或山區,並留在安全地方,以免發生危險。由於天然災害難以完全準確預測,我們亦呼籲市民日常應保持警覺,業主或獲授權人士,應保持室外排水系統暢通,減少積水和水浸風險,更應定期檢查及維修私人斜坡,減低發生山泥傾瀉的機會,而在樓宇改建上,亦要要留意安全法規,以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等。

 

 

如欲垂詢,請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傳訊統籌部聯絡。

電話:2895 4446      

傳真:2882 6825      

電郵:corpcom@hkie.org.hk   

 

 Self Photos / Files - 圖片1

會長李志康博士、工程師(中)、副會長周健德工程師(右二)、

土木分部代表陳可兒工程師(左二)、岩土分部前任主席李子良工程師(右一)

及結構分部主席鄧作基工程師(左一)出席專家答問會

 

PDF版

 

本網站採用Cookies工具來改善使用者體驗及確保網站有效運行。閱讀更多 Cookie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