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工程專業已發展多年,工程人員涵蓋多個範疇,他們掌握專業技能,也在工作過程中創造一些獨特文化及冷知識。雖然這些知識對普羅大眾來說都比較陌生,但當中不乏趣味,亦有部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就藉着這個機會向各位網友分享工程界的冷知識,讓大家從一個有趣的角度認識工程行業。
1. 鮮為人知的專業範疇
每當提起工程,大家都很自然會聯想到高樓大廈、天橋等大型建設,這些建築都需要專業工程人員的參與。
根據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的工程專業界別有21個之多,除了廣為人熟悉的土木、機械、電力工程,還有生物醫學、工業與製造等範疇,反映工程與日常生活多個層面都有密切關係。而外國更有些針對當地環境條件和需要的工程範疇,例如地震、採礦及食物工程。
2. 五顏六色的安全帽
在工地活動時,都要配戴合規格的安全帽,確保安全,免生意外。安全帽還可以用來區分工地內不同職能和持有不同資格的人士。最常見的安全帽是黃色和白色,一般工地人員多配戴黃色;工程師、判頭老闆等戴白色;監工、工頭則戴藍色安全帽。如果遇上特別活動,有重要人物到訪的話,他們會戴上與別不同的帽子,例如以金色作為區別。不過,這些顏色上的規定並無統一、明確的標準,有些公司或個別項目會有另一套安全帽的規定顏色。
3. 工程潮語
各行各業都總會有一套術語,工程界也不例外。好像我們常在網上看到的詞語「N展」,它的發音源於英文的「Engine」,用來形容曾修讀相關工程學位,通過行內培訓及專業團體認可考核的工程師,而「N展」一詞亦廣為工程人員以及大專生所認識及使用。
工程「潮語」還有很多,以下再精選幾個供大家參考。
- 牛:因為大型變壓器運行時發出的聲音似牛叫,所以被稱為「牛」。
- 有氣:由於電流是看不見的,就像中醫術語中所講「氣血運行」的氣一樣,所以有氣其實指「帶電」、有電流的意思。
- 爆石:並無不雅的意味,指運用水壓量度石料的強度,因為過程當中會逼爆石料而得名。
4. 歷史悠久的填海工程
百多年前的港人與我們一樣,都面對着土地問題,他們也會以填海工程增加土地面積。香港在百多年前已不斷填海造地,例如1887年在旺角及太子一帶、1916年在土瓜灣北帝街一帶都曾進行填海。填海工程的歷史很豐富,若果大家再搜集更多資料,就會發現很多我們熟悉的地方,其實都是填海而來的。
5. 工程與香港街道
香港街道很多都以人名命名,究竟他們是何許人?有部分是工程師,例如筲箕灣的愛秩序灣,就是以英國皇家工程師愛秩序少校命名,類似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對香港工程歷史素有研究的退休土木工程師馬冠堯曾於著作分享,屈地街以煤氣公司總工程師屈地命名,謝斐道則取自大潭篤水塘總工程師謝斐。工程與港人生活息息相關,更影響街道命名,成為文化歷史的一部分。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