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3年9月8日) 香港9月7日晚上起大部分地區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個別地區更錄得一小時158.1毫米的雨量,24小時錄得超過800毫米,成為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造成全港多處地區及道路嚴重水浸,市民被困,交通癱瘓,山泥傾瀉,全城停擺。香港工程師學會 (下稱「學會」) 今日舉行專家答問會,五位來自不同專業範疇的工程師講解是次暴雨造成嚴重水浸的原因、市民和社會面對極端天氣時可採取的措施和應對方法,並藉此再次重申韌性基建設計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答問會中指出,工程設計必須平衡成本和實用性。本港的主要渠道設計普遍能承受200年一遇的暴雨,部分較舊的渠道的原設計容量則可能較低。然而,這次的暴雨雨量達到500年一遇的水平,而且主要集中在港島及九龍市區,嚴重超出本港渠道設計所能容納的最大容量,因而導致多處雨水倒灌和大範圍水浸。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類似的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和強度,預期將不斷上升,我們呼籲各方積極支持及參與各種減排措施,並協助實踐可持續發展和韌性基建的興建。
另外,我們呼籲政府有關當局根據雨水排放系統的排洪能力、水浸紀錄、水浸投訴數字及防洪標準識別出香港的多個水浸黑點,以針對性地規劃更多雨水排放設施和蓄洪池等改善工程,並審視其成效。以跑馬地蓄洪池為例,它能臨時貯存地面雨水逕流,並將少量水流流向集水區下游,減輕排水系統的壓力。
此外,山泥傾瀉是經常伴隨著暴雨的天然災害。由於香港很多建築物和道路依山而建,修建出大量人造斜坡,因此當暴雨持續、雨水深入土層,便有機會導致山泥傾瀉。土力工程處除了推行「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加固人造斜坡外,適宜加強進行更多天然山坡防治工程,亦可利用創新技術監察泥石壩的狀況,以預警泥石流事故並及時通報有關部門疏散居民。
答問會同時強調並勸喻市民,當面臨暴雨時,應密切關注氣象預報,了解天氣狀況,並遠離容易積水或易受洪水影響的區域,如低窪地帶、河道附近或山區。同時,市民應留在安全室內,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因為積水中可能潛在破碎尖物或斷裂電纜等危險物品。如收到疏散通知,應配合救援人員指示,盡快撤離到安全地點。由於天然災害難以完全準確預測,市民日常應保持警覺,業主或獲授權人士,應保持室內和室外的排水系統暢通,減少積水和水浸風險,亦應定期檢查及維修私人斜坡,減低發生山泥傾瀉的機會。
如欲垂詢,請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傳訊統籌部聯絡。
電話:2895 4446
傳真:2882 6825
(第一行)會長李志康博士、工程師 (左)、上任會長卜國明工程師 (右)、
(第二行) 執行委員陸偉霖工程師、
(第三行) 岩土分部主席卓成發博士、工程師 及 岩土分部上任主席卓子然博士、工程師
出席答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