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歷中成長 把握每個機遇 — 潘樂陶博士、工程師 (Ir Dr Otto Poon)
Self Photos / Files - 2621[2]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1998-99年)
潘樂陶工程師勸勉年輕人不要害怕前路的各種困難,因難關會助他們成長。

從經歷中成長 把握每個機遇

成功並非一朝一夕所至。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關,總叫人磨練意志。奮力追尋夢想,能否成真,取決於大家能否把握當中的機會。作為本港工程界的翹楚,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1998-99年)潘樂陶工程師從事工程行業數十年,為工程界作出不少貢獻。潘工程師憑藉堅毅不屈的精神,把握每個機遇,於工程界闖出一番成就。對他而言,他感恩自己經歷了各種人事際遇,憑着努力不懈、堅持到底的性格,從中學習、成長,譜出一段又一段的勵志故事,成就了今天的潘樂陶。

潘工程師憶述自己小時候是家中的「百厭星」,喜愛將不同物件「左拆右拆」。誰知昔日爸媽眼中的「搞破壞」,卻發掘出他對零件運作的興趣。潘工程師十多歲開始當學徒,曾在政府機電工程署及私人機構裏工作,期間學習到不同的技工知識。當年香港只有十數名工程師,年輕有志的他希望將來亦能夠成為一位出色的工程師,但有感當時自己的學歷及經驗仍有不少進步空間,希望可從多方面提升自己,故決定向外闖。

潘工程師於是寄出了多封求職信,屢敗屢試後終成功獲某英國公司聘用,負責產品設計及生產工作。他在英國一邊工作、一邊讀書,開展達五年的半工讀生涯,最後取得註冊機電及機械工程師的資格。回港後,潘工程師在不同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隨後更出任太古工程公司總經理,學會銷售、服務、採購、人事管理和財務等知識。他有感自己已累積了各方面的經驗,於是下定決心嘗試創業。

職業生涯上最大的歷練

七十年代末,潘工程師獲美國一所大型公司出資進行產品研發。後來他所研發的防盜產品取得專利,並預料產品會在市場上引起關注:「該設計需要影像 (photo-imaging) 的技術,但當時要以基本電子零件和初稿的集成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 來製造,成本非常昂貴,相比當時傳統的紅外線防盜產品貴十多倍,因此產品未能在市場普及。這是我職業生涯中遇到『最大的挫折』,令我明白了兩件事:第一,創新的設計需要適時的技術配合才有競爭力;第二,要製造市場所需而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不要盲目地實行自己的『好主意』。」是次經驗,令他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白到若要創業成功,除了擁有創新思維外,也要考慮市場環境因素,同時控制生產成本,三者兼具。

創業路上不可忘記的伯樂

回想當年潘工程師決定自行創業後成立了安樂工程集團,業務之一是代理一款來自意大利的中央空調機,「公司成立兩年期間沒有任何生意進帳,我們正為此惆悵不已,最後我們爭取到為荃灣大會堂提供中央冷氣設備,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當時公司營運資金差不多『乾塘』,無能力開信用狀,於是我憑着一腔誠意致電該公司的Roberto Simone,希望他們能先付運設備,待我收到客戶付款後才電匯給他們。經過二十四小時的商討,Roberto終於回覆我『Please go ahead』。」工程項目完成後,潘工程師履行承諾,按時付款,成為他公司的第一次突破,更自此與Roberto成為好友,至今他仍十分感激這好友對他的支持和信任,協助拆解他創業路上的危機。

Self Photos / Files - Hall of fame[1]
潘樂陶工程師於二○一○年獲頒授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界翹楚。

成功背後的故事

三十多年來,要數潘工程師印象最深刻的經歷,應是一宗虧蝕了相等於三年公司利潤的工程。當時,潘工程師及其團隊接到了一項政府工程項目,經評估後得悉這工程可能會帶來重大虧蝕,於是潘工程師立刻與銀行商量,卻被建議不要接這項工程。可是,潘工程師並不是一個遇到困難便退縮的人,最終團隊得到銀行的支持。雖然該項工程亦如預期中錄得大額虧蝕,但潘工程師卻表現樂觀豁達:「客戶得知我們在重大虧本的情況下,仍排除萬難、全力以赴完成工程,十分欣賞我們重視承諾的態度。再者,工程完成後令全港市民受惠,為社會作出貢獻,讓我更感意義,這項工程就是『e道』。」這個項目為公司建立了穩固的商譽,該份肯定非金錢所能衡量。如何將失敗轉化為成功?必先堅守誠信!


好奇心、開放心擴闊知識界限

Self Photos / Files - photo2[1]
潘樂陶工程師於 一九九○ 年帶領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代表團到加拿大進行考察。

隨着社會發展趨勢,本港有不少大型基建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加上本港人口老化,未來需引入更多環境配套設施,以保持整體生活質素;另外,世界各地對環保議題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工程師除了擁有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持續進修以獲得更淵博的知識,以提高對現時世界性的議題如食水、能源、氣候變化、城市化等問題的認識。潘工程師指各方因素均會提高工程人才的需求。香港工程師學會涵蓋21個專業界別,與內地、澳洲、加拿大、愛爾蘭、新西蘭及英國多個工程資格審核團體簽署了專業資格互認協議。此外,學會亦與澳洲、歐洲、內地、北美洲及東南亞不同專業團體簽署合作協議,有意前往外國進修的學生亦不用擔心銜接問題。作為工程界的佼佼者,潘工程師寄語年輕人:「我們應時常保持好奇心,終生學習,了解各種事物,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同時,我們也要抱着一顆開放的心,凡事不應只理解怎樣做(How),亦應要明白其原因去做(Why),以擴闊知識界限。」

持之以恒,必成佳績

經歷過事業上的起伏,潘工程師感恩自己獲得伯樂的信任,深信事業的成功是建基於承諾,以及與員工和客戶的互信。「重承諾、慎履行、獻成果」是潘工程師創業、守業和發展業務的座右銘,他並寄語年輕人若持之以恒,必成佳績。在此,潘工程師正為他事業路上另一高峰而努力,與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工程師攜手共創更好的明天。


Self Photos / Files - SA16E95ST_HKIE_HP_V04[1]
地址: 香港銅鑼灣記利佐治街1號金百利9字樓
查詢: 2895 4446
傳真: 2577 7791
電郵: hkie-sec@hkie.org.hk
網址: www.hkie.org.hk

 

We use cookies on this site to facilitate your ability to login for technical reasons. Cookie Policy